糖尿病人飲食療法有四大誤區(qū)
回憶糖尿病飲食醫(yī)治汗青,在上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,曾采納純真主食控制法。因飽和脂肪酸攝取過量,而心腦血管病疾病患病率提升。2007年國度有關方面新的引導看法是,逐日碳水化合物攝取不低于130克(約相當于主食量3.5兩)。
誤區(qū)2
肉類食物對血糖危害不大,能夠多吃
【專家看法】持這類看法的人,常見于年齡在30至50歲之間,是些事情較忙、應酬較多的病人,常常列入種種飯局,進食較多肉食后,并未發(fā)生較高的血糖,因此發(fā)生這類誤區(qū)。
專家引見,首先它破壞了養(yǎng)分均衡,過量吃肉類食品,會致使脂肪及蛋白質攝取提升。糖尿病飲食脂肪掌握的主要問題是限定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攝取。
過量攝取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,是血漿低密度脂蛋白和總膽固醇程度升高的關鍵膳食因素,闡發(fā)解釋:若將飽和脂肪酸控制在總熱能10%及膽固醇低于300毫克,血漿總膽固醇、甘油三酯等都可較著降低。
是以,過量攝取肉類食品,會致使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升高,對血脂掌握十分倒霉。
誤區(qū)3
生果是甜的,含糖量高,血糖指數(shù)高者沒有能吃
【專家看法】正在臨床中發(fā)覺,持這類看法的病人并沒有少,以為生果是甜的,沒有能吃,因此患糖尿病后少少吃生果。
首先生果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、無機鹽、膳食纖維、維生素及微量元素,大多生果雖然有甜味,但含糖量低,大多正在20%以下(而主食如大米、面條含糖量正在70%以上)。
有人在糖尿病病人中干蘋果餐試驗,1天食用蘋果500克,后果發(fā)明病人血糖曲線是平的,未產(chǎn)生血糖峰值,血糖到達一樣平常節(jié)制程度。有研討表白,高血糖指數(shù)飲食,是2型糖尿病產(chǎn)生的肯定危險因素,糖尿病病人第一餐進食低血糖指數(shù)的食品,對第二餐餐后的機體代謝有較好的危害。是以,糖尿病病人食用生果是寧靜的。
“但要注重食用方法,普通要在血糖相對掌握的情況下食用,最幸虧兩餐之間,并按照食品交換法,相應地淘汰主食,不克不及由于生果血糖指數(shù)低而過量攝取,由于糖尿病飲食總量的掌握是必需的?!睂<艺f。
誤區(qū)4
細糧是膳食纖維,對身體有益,比細糧好,因而只吃細糧不吃細糧
【專家觀念】有些糖尿病患者傳聞膳食纖維有降糖、降脂、通便的功能,是以就只吃細糧,沒有吃細糧,這類做法是沒有可取的。
作為主食,不管細糧、細糧,其含糖量十分靠近,正在75%擺布。但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纖維,能減緩機體對葡萄糖的吸取,是以,攝取同量的細糧和細糧,餐后轉化成血糖的水平是有差別的。血糖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,用細糧取代部門細糧是可取的。但正在通常情況下,挑選粗、細糧沒有實質上的區(qū)分。
“還沒有充足的證據(jù)證實,由自然膳食中攝取的等量混合型膳食纖維,具有低落血糖的臨床意義。若是吃太多含有膳食纖維的細糧,有也許增添胃腸道的肩負,并危害其他營養(yǎng)元素的汲取,時候長了也許形成營養(yǎng)不良。” 專家引見,所以,不管吃什么,都應該適度、均衡,挑選主食也要粗細搭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