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生草龜違法嗎視頻,放生烏龜?shù)暮锰?
二、放生需要注意事項
1、那位富翁食客,請來十來個朋友吃飯,其中有幾個人聽說老板點了一個“放生”龜燉湯,借故家中有事,離席而去。
2、老板請客,喝了龜湯,大家酒足飯飽,由司機開車送著朋友們回家,不幸在路上發(fā)生了車禍,全車人都受重傷,老板傷更重,嘴里還不停地說,不該吃龜,說完就死了。
3、老板死了,全車四五個人都重傷,唯司機無事,因老板視司機為下人,不上桌,司機只好按常規(guī)自己另桌吃飯,而沒喝龜湯,沒吃龜肉。
4、廚房班長下班后,和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回家,因他沖紅燈,當場被汽車壓死。吃龜老板因車禍死了,殺龜?shù)陌嚅L,當晚被汽車壓死了。
5、這個酒店的職工都大為震驚,酒店經(jīng)理當即決定,把店里所有烏龜甲魚全部放生,從此后,再不準采購烏龜、甲魚。
6、不殺生,放生,不僅是佛家慈悲為懷的主張,而且不殺生,放生,可為眾生防災免災,增福延壽。有的不生孩子,放生后生孩子;有的孩子生下養(yǎng)不大,放生后孩子好養(yǎng)成人,成材。
7、有的人有災有病,放生后,可以消災病愈;有的財氣不好,放生后利財發(fā)財;有的無子,放生后生貴子,聰明、漂亮、孝順;有的為求官保官,放生后升官,官位穩(wěn)……,總之,放生可以消免災難,增福延壽,一生平安。
8、因此,現(xiàn)在是上至高官達貴、大富翁、高級知識分子,下至普通老百姓,都堅持做到正月十月初八日放生,有的高官還做到月月放生。
9、社會上有的人,不但不放生,而且吃放生物,撈放生之物。別人前面放生,他在后面撈放生物賣錢,結果不用說也知道必定非常悲慘。
10、
放生龜知恩圖報
在臺灣基隆有一家商店,店名叫做“遇緣號”。老板林先生做人很仁慈,他們那附近的居民都是捕魚為生。有一天,漁夫們用網(wǎng)子抓到了一只大烏龜,準備要殺掉、賣它的肉。林先生恰好經(jīng)過,看見在人群包圍中有一只待宰的烏龜,正抬起脖子一直對人磕頭,它的兩個眼睛都流下了眼淚,似乎求救的樣子。林老先生看了就生起惻隱之心,不惜大筆的金錢,把烏龜買下來,而且請人把它送回海濱去放生。為了擔心有人又把它抓來殺,于是就在烏龜?shù)募讱ど蠈懥恕坝鼍壧柗派边@五個字,等于是請求后來的人都慈悲、高抬貴手,放它自由重生,不要隨便殺害它。寫好之后,他們就把烏龜放生了,好多人在海邊看到這只大烏龜載浮載沉,向林先生再三磕頭致謝。大家看了都很受到靈性的感動。于是就彼此約好,以后遇到這種大烏龜,就不捕、不宰、不食。這“三不食”的口號,到今天還留在他們的鄰里中。事情隔了十六年,林先生的第二公子,考上了臺北商業(yè)學校,在星期假日的時候,他就乘著日輪回家。那一次,在回程途中,逆流海面上,很不幸船觸礁沉沒了。船上乘客一百多人,被海吞沒了九十多人。當沉船的那個剎那,滿船驚叫、慘呼救命的聲音,真是震耳欲聾。林公子雖然稍微會游泳,但是海浪太大了,他又被卷沉了,就這樣在海中奮斗。忽然間他感覺到身體好像被一個圓桌般的大東西托起來,一看,自己是躺在烏龜?shù)谋成?,再看清楚一點,烏龜?shù)淖彀痛蟮孟駛€臉盆。他嚇一跳,想必這下子一定會葬身在烏龜腹中。于是他打算翻身,再跳人水中,但是當時,人已經(jīng)無力再掙扎了。后來,不知過了多久,在翻身的時候,忽然間看見,烏龜?shù)谋成暇谷粚懼坝鼍壧柗派蔽鍌€字。他才知道,原來這是父親當年所放的那只烏龜。忽然間,他的心情由悲哀、恐懼轉變成無限的欣喜和安慰,原來烏龜是來救自己的。于是他抱著那只烏龜,讓烏龜載著自己,他口中念著佛號,祈求保佑。烏龜很悠然自在地鼓動著四只腳,好像劃船一般,在狂風大浪中奮斗著載他上岸,還沒到岸的時候,林公子就跳躍跳上淺灘,再回首看,烏龜還浮在水面。林公子就向它合掌,拜謝它的救命之恩。烏龜也揚起頭,點點頭,好像還禮的樣子,而且還開口擺足,發(fā)出了聲音,好像非常歡喜慶賀的樣子,然后才轉頭游開,岸上的居民都急來道賀。
在這一次的海難當中,只有十多位生還的乘客,調查起來,原來都是一些孝子、賢婦,還有平時行善布施的人,可見上天保佑善人,而且加佑仁者的后代。當?shù)剜徖飩冎肋@件事,都很感動,而且歡喜行善,本來有位星象家為林老先生算命,說他可以活到七十歲,但是林老先生活到八十八歲,而且是無疾而得到善終。當?shù)氐母咐蟼?,至今還是喜歡談論這件感人的事實,這事跡詳細地記錄在《阿彌陀行刊》七十七期。
因果是一點都不差的,在茫茫大海中,烏龜怎么會知道有海難呢?又怎么會知道恩人的第二公子今天落難在海中呢?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面,烏龜怎么能夠在大海中找到他,又托載他呢?我們以人力來找,也未必能夠順利找到??!眾生的靈性和佛性實在不可思議!因緣果報也不可思議!烏龜能夠知恩,又報恩,不惜在狂風大浪中,冒著危險送恩人的孩子安全回家,這種精神,人類也未必能有。是多么值得向它致敬??!佛教我們要隨喜贊嘆,學習一切眾生的美德?!度A嚴經(jīng)》說:“六道的眾生,不論是什么種類,只要它有功德,乃至小到只像微塵那樣的小功德,我們都應該隨喜贊嘆,向他們學習,一切眾生都有他的美德值得學習,禮敬還來不及怎么忍心殺害它?”
我們看這位林老先生,當年是不忍心烏龜受苦,要救烏龜,放了烏龜重生。而十六年后,事實證明,他是救了自己的孩子,放自己的孩子重生。
分享到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