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生吃了會怎樣,斷了“我見”會怎樣?
6、你要是真的斷了我見,于疑見、戒禁取見同時也自知自作證,而隨之?dāng)喑?。你于何種戒的施設(shè)是與解脫道有關(guān)的,已經(jīng)能夠知其不會再迷于外道的非戒取戒,你才會初步的真正知道什么叫作凈戒;也才能夠明白說,為什么它可以讓眾生邁向解脫的原因。這個時候,你的持戒就會漸漸遠離以前那種受束縛、被約束的狀況,而更能夠歡喜而輕松的持戒。從此之后,于凈戒的受持也更加的留意。當(dāng)然,這樣一世一世的惡因緣就會越來越少。這難道不是說因為這樣而使道業(yè)突飛猛進的原因嗎?
7、忍辱的部分。以前在修忍辱的時候,常??吹阶约海髅髯约阂呀?jīng)火冒三丈了,卻要努力的跟自己說:忍耐,忍耐!可是,從真正斷了我見以后,你會現(xiàn)觀到說,生氣的我、貪心的我、愚癡的我,種種的我竟然是虛妄的;乃至于說,在貪瞋癡的對象或是境界也是這個樣子。所以這個時候,你就有可能心中的無明火頓時會減損乃至消滅。那這一種不忍而忍,你得要親自去體會一下,才會知道它其中的妙處。
8、以前在修精進的時候,能夠克服外在的寒暑、遠近等等,可是最難克服的就是什么?“我受不了啦!”這就是心理上最大的障礙。一旦斷了我見以后,你現(xiàn)觀到蘊處界的我是虛妄的,雖然你還是要受限于色身的種種狀況;但是你這個時候,因為為了法而精進的心,卻已經(jīng)不是以前的那個“我”所可以比擬的。
9、在還沒有斷我見之前修于禪定,總是會看見自己有種種的妄念,那就只好如石壓草的一樣,去把那些妄念止住。那多半是事倍而功半,在禪定上的熏習(xí)跟修持,就沒有太大的進展。斷我見之后,不但可以發(fā)現(xiàn)說,自己要一念不生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,更可貴的是,你進一步知道,到底為什么會是那個樣子。從此以后,真正知道禪定的道理,這個時候你假如先把自己的習(xí)氣、性障隨分去消除,那將來到了該修禪定的階段的時候,自然就會事半功倍。
10、真正斷了我見生起的智慧,是讓你可以逐漸了解如何邁向具足解脫的道路;同時,你不再會懷疑說有大乘法,也不再敢懷疑有一個萬法所依的如來藏——除非說你斷的我見,不是很真確的斷我見。因為這個時候,你一定會很清楚的看到,假如沒有如來藏,不要說證阿羅漢果,就連證初果也是不可能的,因為我見一定會斷不掉的。
二、小伙把黑魚放生公園里
1、祝福大家:學(xué)法無礙,?;垭p增,道業(yè)猛進,阿彌陀佛!
2、-----《三乘菩提之學(xué)佛釋疑一第038集在家學(xué)佛與出家學(xué)佛的不同在那里?》正鈞老師主講
3、怎樣放生最如法?自己去菜市場買些田螺、泥鰍拿回家點香誦咒再拿到河里放掉?還是交一百塊給放生團跟著大家到寺院,由寺院師傅起香帶領(lǐng)大家圍著物命誦經(jīng)咒再放掉?
4、放生的目的,是為了救濟那些待宰的生命。我們把它買回來之后,就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(nèi),把它放歸到大自然。所以,具體的方法,就是不一定要提到寺廟或者家里,可以直接提到合適的地方給它皈依念佛放生,最后再回向一下,就大功告成了。而且,自己放生,功德是百分之百的;請人放生,功德是大打折扣??!
5、文章轉(zhuǎn)自微信公眾號:燈云法師
6、紀(jì)念黃花崗烈士,我們大家要記得“不朽”兩個字。因為,就哲學(xué)上講,“不朽”這一個觀念是道德的設(shè)準(zhǔn),世間假使沒有這個設(shè)準(zhǔn)則所謂公正,勢歸無效,而人類對于理想的奮斗,亦將成為無意義。席勒說:“吾人只有假定人格不朽,方可使道德具有真實之意義;只有如是,方能使道德為有價值,成為吾人之永久賦予;吾人由是方能為禍福之更確切的規(guī)定,遠超于世人所求之一切外面的善也。”(據(jù)溫公頤《哲學(xué)概論》286頁引)誠可為道德論證的最精要的說明。
7、立德,立功,立言,是孔子的所謂三不朽。我們現(xiàn)在能夠知道孔子,當(dāng)然是他立德立言的賜與,而其精神之猶能耀照于二千五百年以后的今天,亦即在此。黃花崗烈士的被人們所紀(jì)念著,則在于立功。佛家講不朽,在立德立言立功之外,還有所謂“了生死”,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,我現(xiàn)在就講他。
8、了生死這一句話,在佛教界內(nèi)流行著,重視著,幾乎沒有一個佛教徒不用以回答“為什么學(xué)佛”的問語。但當(dāng)你再用“怎樣了生死”迫問,又大都瞠目不能更答。歐陽竟無先生說:“肯死才是了生死,”這是一句直捷了當(dāng)?shù)拿?,我想大家聽到了一定都很滿意。但是“貪夫殉財,烈士殉名”,積匪巨盜在刑場上還會暢快地說,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,他們是肯死的,而不能稱之為了生死。那么究竟怎樣才能算了生死?我以為應(yīng)該先問什么是生死呢,生死明白了,“了”起來才有步驟,才可措手是。
9、講到這里,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大德,他雖然已經(jīng)去世,生前也沒有好多人知道他,可是我時時刻刻記念著他的。他的名字——上肇下安,四川犍為人,出家以后,一逕在杭州住。詩文清勁,喜歡說笑吃酒,所以杭州的一般世俗與市儈式的居士,不很尊敬他,他講經(jīng)的時候,也沒有什么人去聽,和馬一浮先生等則過從甚密。我因馬先生的一個學(xué)生的介紹而去見他,講到生死,他劈口就問什么是生死?我說:“以客塵煩惱為生死?!彼f“弄聰明。”弄聰明是不許可的意思,我當(dāng)時心里很驚疑,沒有再問下去,后來才曉得我那一句答語不著邊際,的確上不得算,以后我就常常去親近他。二十一年春天他應(yīng)重慶大佛寺講《華嚴(yán)經(jīng)》之請入川,在長安寺佛學(xué)社病著,一直到11月29日,命侍者洗凈了全身,端坐索筆墨想留偈語,旁邊有個和尚說:“法師,無說即說。”他點點頭,擲筆即逝。因此哄動了重慶的佛教界,潘市長特捐銀為建塔于涂山之下,至今前往禮塔者還很多,南岸居民,莫不知有和尚墳。
10、我們從這一事實,可以證明肇安法師的確是悟了道的,他的“弄聰明”的批評,當(dāng)然應(yīng)該尊重。那末究竟什么是生死呢?我說: